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通过科学施肥达到节本增效和高产高效的目的。
二、推广机械化深施肥技术。机械化深施肥技术主要是指使用农业机械在耕翻、播种和作物生长期间将化肥按农艺要求的种类、数量和化肥位置效应施于土壤表层以下一定的深度。主要包括:深施底肥、深施种肥(也称种肥同播)、深施追肥。机械化深施的好处:减少了化肥损失,提高了化肥利用率,节省了成本,增加了效益。
三、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施肥与灌溉结合在一起的农业新技术。它是通过压力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肥料溶液以较小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的灌水和施肥方法,可以把水和养分按照作物生长需求,定量、定时直接供给作物。其特点是能够精确地控制灌水量和施肥量,显著提高水肥利用率。增产增效情况与传统技术相比,蔬菜节水30%~35%,节肥40%~45%;蔬菜产量增加15%~22%。
四、增施有机肥料,农家肥与化肥混合施用。有机肥种类多,肥源广,易于积制,成本低,施用简单,是发展优质、高效、低耗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养分含量比较齐全,肥效持久而稳定,坚持化肥与有机肥混合施用,一可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肥力;二可使迟效与速效肥料优势互补;三可减少化肥的挥发与流失,增强保肥性能,较快地提高供肥能力;四可提高作物抗逆性、改善品质,并对减轻环境污染有显著效果。
五、结合使用秸秆腐熟剂,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腐熟剂能使秸秆等有机废弃物快速腐熟,使秸秆中所含的有机质及磷、钾等元素成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并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强植物抗逆性,减少化肥使用量,改善作物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每亩还田秸秆200千克,可以少施20%的磷肥和钾肥,即每亩少施2千克氯化钾和5千克过磷酸钙,每亩节省化肥投入15元。秸秆还田前期需消耗一定量的氮素,应适当增加前期氮肥用量,减少后期氮肥用量。
六、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土壤改良的方法主要有土壤深耕、增施有机肥料、覆盖栽培、促进微生物增殖、促进蚯蚓增殖等方法。通过改良土壤,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效率。引导农民改进耕作方式,实施合理轮作、间作、套种;实行水旱、粮菜轮作;不同种类作物、同一种类作物不同科的品种轮作、间作和套种;通过植物对土壤营养成分的自身调节,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
七、微生物肥料的施用。一是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微生物肥料的主要功效之一。如各种自生、联合、共生的固氮微生物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来源,多种解磷、解钾微生物的应用,可以将土壤中难溶的磷、钾分解出来,转变为作物能吸收利用的磷、钾化合物。二是产生植物激素类物质刺激作物生长。许多用作微生物肥料的微生物还可产生植物激素类物质,能刺激和调节作物生长,使植物生长健壮,营养状况和品质得到改善。三是对有害微生物的生物防治作用。由于在作物根部接种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在作物根部大量生长繁殖,成为作物根际的优势菌,限制了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机会。同时有的微生物对病原微生物还具有拮抗作用,起到了减轻作物病害的功效。四是许多微生物肥料使用后,对作物品质有良好的影响。已有的研究证明,与豆作物共生的根瘤菌固定的氮素主要输往籽粒,因此使用根瘤菌接种剂以后豆作物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有的微生物肥料使用后可增加产品中的维生素C或糖分或氨基酸含量,有的则可提高烟叶品质或使作物的硝酸盐含量降低。
八、断更新施肥技术,有效确保施肥质量。一要提倡施用高含量的多元复合肥,减少施用低含量的复混肥;二要积极试用高能有机无机复合肥;三要推广有机无机复混肥;四要配施高含量有益微生物的肥药兼用肥;五要加快高效缓释肥、水溶性肥料、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新型肥料的应用。六要做到精准投放化肥,避免过度施用;七要在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滴灌的方法均匀施用液体肥料。